陶瓷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陶瓷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南澳一号考古获重大进展船体打捞方案未定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6:17:06 阅读: 来源:陶瓷厂家

中新网5月11日电 截至5月10日,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已达1000余件,出水文物主要类型仍然是外销瓷器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还有釉陶罐、铁锅及铜板等。另外,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组木质沉船隔舱板。

昨日出水的青花仕女盘。

隔舱板局部。

出水瓷器与铁质文物黏结在一起。

从水下调查情况和出水文物看,考古和文博人士对南澳I号的时代、性质等作出了种种推断和猜测:该沉船上保存的青花瓷器估计有万件以上;初步推断为明万历年或之后的商船;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如福建平和窑;存在走私铜的可能。

昨天下午,广东汕头“南澳一号”水下考古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重大进展。图为CCTV《新闻联播》视频截图

昨日打捞出的成堆瓷器。深圳特区报 图片

青花大盘数量最大 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据报道,南澳I号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主要包括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碗、罐、碟、盆、钵、器盖、杯、瓶、粉盒等等。

数量最大的青花大盘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瑞兽麒麟、富贵牡丹、仕女、书生以及花草等。不少器物的底部可见底款,包括“福”、“禄”、“富贵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汕头市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对媒体表示,南澳Ⅰ号有大量瓷器产自福建平和窑。黄迎涛说,他在漳州市博物馆找到一个青花仕女瓷盘,跟从南澳Ⅰ号沉船打捞出水的一件青花仕女瓷盘花纹、瓷质一模一样。

瓷器界权威、原福建博物院陈列部主任林忠干研究员介绍到,“平和窑”是明清时期福建漳州地区瓷窑的代表窑口,与同时期云霄、华安等地的60多处窑统称为“漳州窑”。明万历年间,是漳州窑的鼎盛时期。

林忠干说,南澳Ⅰ号沉没的南澳海域是海上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印尼等南洋各国,更远可抵达欧洲、非洲。学者在上世纪80 年代就一致认为,漳州窑占据了明清时期福建外销瓷的主导地位。

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说,目前见到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也有少量碗、钵、杯及金属凝结物。其中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有代表性的器物,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不太鲜亮,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南澳Ⅰ号是否走私船?专家认为有违禁品很正常

10日,南澳I号又有8箱文物出水,其中主要是陶瓷器,也有部分铁器、铜器等。

此前,水下考古队员就已经发现明朝的一摞摞铜板、铜饼、铜片和一串串铜钱。南澳Ⅰ号考古现场领队孙键向记者透露,经过探摸和清淤,水下考古队员在遗址当中发现疑似铜炮的物体,“南澳Ⅰ号”很可能是一艘武装商船。

孙键认为,出水的铜钱,因为已经凝结在一起,目前还不能断定这些铜板是成品还是原料,但当时的海上贸易贩铜出海是有可观利润的。明朝时期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银两可以兑换大量的铜钱,而这些铜钱在海外很多国家甚至是作为硬通货来使用,铜料在国内的价格远低于东南亚甚至印度洋一些国家。

明朝的“海禁”政策也让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推测,南澳Ⅰ号在当时是一艘走私船。他认为,因为中国瓷器在海外贸易中有巨大利益,海禁政策并不能完全杜绝民间的对外贸易。

汕头大学教授隗芾认为,船只的结构也许成为推测其是否是走私船的重要判断依据。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如果船只3桅,则作为官方贸易的船只可能性较大。如果船只仅为两桅,其民间走私船的可能大一点。

南澳I号是否为走私船,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此,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10日在记者采访中表示,当时关于海上贸易的一些制度,很长时间如同“一纸空文”,所以在从事贸易的船只上发现一些铜这类的违禁品,是很正常的。

船体是否整体打捞?难度大或拆解打捞

在南澳I号进入公众视线后,“船体打捞”就成为一个焦点。“南海一号”的成功整体打捞,让公众也对南澳I号的“整体打捞”怀有一份期待。不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崔勇一再向媒体表示,南澳I号的打捞难度大于南海一号,沉船附近海域有很多暗礁等物品,难以用沉箱方式将船只整体打捞出水,只能用传统的潜水方式,对船只进行清理发掘,而沉船将被回填覆盖。

但是,南澳I号水下考古队仍然将“船体打捞设想”呈报国家文物局。设想为:一是用沉箱整体罩住打捞;二是将船体分拆打捞;三是将船体用特种胶水粘牢后托出水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也参与“南澳I号”抢救性发掘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告诉记者,“南澳I号”古船船体是一件极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但打捞方案仍未确定,应该不会采取整体打捞,因为和“南海I号”在海底所处条件不一样。假如有必要打捞船体的话,可以采取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的打捞方式,即拆解打捞。

张威介绍到,当时对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人员将船体进行了拆解,对511块船板逐个编号、绘图、拍照后,按顺序打捞出水,就地进行防霉保湿处理后,再包装封箱运输。

不管最后决定的“打捞方案”如何,船体打捞并不是接下来的三个月的计划,在今年也无望完成。南澳I号水下考古领队孙键说:“9月、10月天气不好,船体打捞肯定要往后推,今年只能先做好准备。”

南澳县博物馆“担重任” 临时存放南澳I号出水文物

据悉,南澳I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将在打捞船上进行初步登记,然后集中送到南澳县博物馆,再进一点进行编号、拍照、度量,并在三个脱盐池的淡水中进行浸泡、脱盐处理。目前,南澳县博物馆正在加紧安装新的安全监控设备,以确保文物安全。

为迎接将要上岸的“南澳I号”文物,博物馆已给它们营造了一个250平方米的“新家”。这个“家”设在博物馆五楼,已加装防盗门窗,房内竖起牢固的铁架,准备安放出水瓷器等文物。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表示,这里还会增加除湿、恒温等设备。

为保证文物安全,由博物馆两位负责人保管分别保管两道铁门的钥匙,外人若要进入,需要两人同在才可打开大门。另外,博物馆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全天候监控,一旦有人非法闯入,系统将会发出报警,并自动联网110。

背景:

2007年5月,南澳县渔民发现“南澳Ⅰ号”沉船遗址,在汕头南澳县乌屿和半潮礁之间海域,是闽、粤、台的海面交叉点,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沉船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去年9月26日在汕头正式启动水下考古,可之后南澳岛附近一直遭受季风、台风的双重影响,水下发掘只能暂停,今年4月9日再次启动,并计划3个月完成。

揭秘

明代海外私人贸易

基本都“走私”

“南澳Ⅰ号”是否属于走私船是此次考古发掘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有观点认为,当时大部分海外贸易船只都属于走私船。老一代著名历史学家张维华在其代表作《明代海外贸易简论》中指出,明代从洪武开国起,就实行海禁,中间或有松动。明代晚期隆庆到崇祯年间,朝廷默许海外私人贸易,用“引票”制度来管理,部分开放海禁。

整体而言,明代政府所控制的朝贡贸易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就走向衰落,市舶司无所作为。这种情况下,明代的海外私人贸易基本上都是走私,这种以走私为主的私人贸易在明代晚期极为兴盛,在嘉靖以后达到顶端,甚至受到福建、广东一带的地主和士绅的公开支持。

这些私人船只“走私”的主要货物是茶叶、瓷器,此外还有铁器、铜器等物品。按照明律,铁器、铜器严禁出口,但由于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福建、广东沿海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作坊,打造此类金属器物以供出口。

揭秘

万历年黄铜“走私”利润可达100%

历史学家黄啟臣在《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一文中,提供了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广州经澳门出口的一艘葡萄牙商船往印度果阿和欧洲的货物列表,其中就有黄铜500~600担,利润率达100%。

八吊篮文物:

多是常见外销瓷类型

记者了解到,古沉船经清淤后现身的3组木质隔舱板位于沉船中部,其中一块已经现出约4米长的一段。隔舱板之间,已能够清晰看到码放整齐的一摞摞瓷器等文物。成摞瓷器基本上都是侧立横放并交错码放。考古队员在水下见到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也有少量碗、钵、杯及金属凝结物。而目前已出水文物主要类型也仍然是外销瓷器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及铜板等。瓷器的主要产地确定为福建平和窑及江西景德镇。

省文物局认为,其中,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器物。它们较为一致的特征是,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不太鲜亮,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出水瓷器:

景德镇的做工更精细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陈华莎对出水的文物进行了分析评说。

“从出水的这些文物来看,大部分都是青花瓷。主要是两个窑口的,福建平和窑和(江西)景德镇的。景德镇的(瓷器)胎体比较薄,跟平和窑的明显不同,做工更为精细。”陈华莎介绍说,福建平和窑是著名的明清年代外销瓷的加工场。

对于出水的一件双龙罐,为什么会在一艘初步断定为明万历年间的沉船上被发现,明代不是禁止民间使用龙图案?对此,陈华莎表示,在明代晚期,对于龙图案的限制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

陈华莎另外对比了出水的平和窑、景德镇瓷器的区别。她将两个出产地的青花瓷盘翻过来,对比瓷盘底部介绍说:平和窑瓷器的明显特点是瓷盘底部沾有石英砂,因为这些瓷器是垫砂烧制的,而景德镇的瓷器底部垫砂就比较少。

瓷盘底部的跳刀痕给专家传递的信息,有利于掌握更多这些文物的“出生日期”。陈华莎指着一件青花瓷盘的底部说,这件瓷器在制作旋转的过程中,工匠在底上留下了一些跳刀痕,说明这些瓷器最早也是明代晚期的,“因为再早些时期的做工比这个要好很多”。

水下纪实

时间:昨日15时

对于水下打捞考古人员来说,这个时间是最为宝贵的,因为这是下水的最佳时刻。

潜水员一个接一个潜入水中,很快,携带的影像设备传导回来的讯号表明他们已经抵达沉船点上方。

地点:25米深海底

先记录这些文物的水下影像等资料,保存这些已清理文物的位置、形态等数据,然后再开始准备提升沉箱。

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海面上的打捞船吊臂提升了一个又一个满载文物的吊篮到达甲板。

悬念:发现新文物?

据出水的潜水员称,他们在水下意外发现了另外几个保存完好的船舱,都是满载货物,并且有一些“不同于此前发现的文物”。这也给接下来的打捞留下了悬念。

异形瓶丝印机图片

起重机配件属具价格

金丝皇菊烘干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