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陶瓷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牡市文物管理站详解牡丹江边墙的独特风貌《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6 01:56:10 阅读: 来源:陶瓷厂家

牡市文物管理站详解牡丹江边墙的独特风貌

“这就是长城吗?看起来就像是石垛子、土塄子啊!”实地探访或在照片中看过牡丹江边墙的市民,可能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的确,普通人是很难把这些墙体同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秦长城”、“明长城”划上等号的。但在文物工作者的眼中,它们可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市文物管理站副站长申佐军解释说,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牡丹江边墙在外观上同“秦长城”、“明长城”存在差异。拿牡丹江段的边墙来说,多为就地取材,随山势修筑,以土墙居多。可别小看这些土墙,它们在古代作战时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军事作用。山梁上的土墙是以山体为雄厚基础就山势修筑,墙体筑在山梁的外缘,与山梁融为一体,形成浑圆而厚重的土墙。山梁土墙筑成后,外围环境更显陡险,易守难攻,而内侧坡较缓,活动方便。头道车岭子、二道车岭子、三道车岭子、边墙岭堵截山口的土墙略呈向内凹的圆弧,土墙与山体融为一体。筑在山口一侧沟帮缓坡地带的山坡土墙,借以与沟谷中或山口中的墙体相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山口两侧缓坡地带不被敌军突破,往上的土墙拐向高处便自然消失或与山头墙体相接。

据介绍,牡丹江边墙所属的三段墙体均修筑在低山区和中山区群山的山顶上,部分地段的墙体横截山谷,跨越谷底山溪,一路随山势蜿蜒曲折向西北延伸。牡丹江段边墙和江东段边墙墙体多有相近之处,根据墙体材质的不同,分为土墙、石墙、山险墙和山险4种类型,谷底、谷底两侧的山坡、较平缓的山顶多是堆筑的土墙;石砬子的两端和石砬子顶部的豁口多是用石块垒砌的石墙。石墙多利用自然山体岩石做基础,毛石干垒;部分地段在山脊东侧或北侧削土为墙;部分地段串接石砬子或山脊为墙。山坡、谷底多处修筑朝北或东北防御方向凸出的圆弧形土墙,山顶土墙遇浑圆山丘绕而走,墙体也呈圆弧状,起到“马面”的作用。镜泊湖段边墙只有土墙和石墙两种类型,墙体类型中没有牡丹江段和江东段那种朝北或东北防御方向凸出的和绕浑圆山丘的圆弧形墙体,只有依附于墙体的38个“马面”。

什么是“马面”呢?“马面”是按一定距离在城墙外侧修建的凸出的墩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作战时可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

“‘马面’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后来其功能逐渐丧失,日益被人们毁弃。”申佐军介绍说,追溯历史,“马面”这个名称首见于《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二篇,其中所说的“行城”即“马面”。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它已被用于城市防御了。宋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中记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马面”之间距离120米,火力交叉点为60米,恰是古代弓箭、弩、飞钩、掷枪、擂石等抛掷类武器的有效射程和杀伤范围,从而在主墙体之外形成一组正面及两侧之间的高空密集交叉攻击网,提高了城墙的防御功能。

为了增强“马面”的防御和战争能力,在“马面”之上一般都建有敌楼,即陈规所言的“其上皆有楼子”,既可以屯兵和瞭望,又可以储藏武器,使城墙的防御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牡丹江段边墙大多数是土墙,“马面”中部都有一个呈长条形土包,地表之上看不到任何建筑物。

“马面”的出现,主要是冷兵器时代军事需要在城墙建制上的反映,它提供了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使用兵力和兵器的可能性。由于火器的出现,“马面”慢慢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逐渐淡出了防御系统,日益被人们忽略和毁弃。

(责任编辑:李冰冰)

建达制衣公司

广州市营莱塑料有限公司

广州拓金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陆锦水个人